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标题: 卍卍卍佛即生活------求助佛法专帖卍卍卍 [打印本页]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2 01:25
标题: 卍卍卍佛即生活------求助佛法专帖卍卍卍
生活可以是杂乱的 生命可以是无常的
         走过了很多的路 我们可以是疲惫的 可以是寂寞的
   遭遇着不少的痛楚 我们可以是激愤的 可以是无奈的 可以是心酸的
或许我们通常把历史写在书本上 但是纸张的湮灭并不意味着历史的消亡
可能我们总习惯让回忆取代现实 然而现实的袭来并不束缚于回忆的抵御
         我想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令我们留下回忆的现实
         美妙的现实 ________________ 残酷的现实


  如果你有什么烦恼无法解决 告诉我 相信 我能在佛法中为你找到答案

本帖声明:凡有需要帮助的朋友,请把个人烦恼留言,楼主将会用佛法加以诠释和建议
         采纳与否,请自决断.谢谢
作者: winday    时间: 2006-5-2 03:16
我喜欢三个女的
三个女的也喜欢我
怎么办
不要叫我区分哪个相对重要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3 05:51
下面是引用winday于2006-05-01 19:16发表的:
我喜欢三个女的
三个女的也喜欢我
怎么办
不要叫我区分哪个相对重要


某人与某人的相识,相爱,相处,本身皆是缘分所致.
常常有人痛苦着没有爱,没有被爱.你和他们相比,从一般人的角度看,想是幸运得多了.
因为比起他们,你拥有了更多的缘分.
因此,希望你先能站在一个比较乐观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

但是万法万缘有生有灭,来去自然,不须执着.
有些事干吗一定要去办,顺应事情的发展趋势不是挺好的么.
不用去担心事情的结果.
它是出乎意料的,你将永远控制不了.
至于感情,也是一种欲望.
看过色诱吗。。。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至深,男主人公还俗前的师傅死前给他留言,问其经过世俗生活后,到底是:克服一个欲望重要,还是满足1000个欲望更重要。。。
感情对你来说或许就是一个暂时无法克服的欲望.
对于给你的建议,我想只是希望你能静下来思考:
你和她们在一起快乐吗
喜欢需要负责吗
负责的就是长久的吗
你更害怕长期的伤害吗
你期望能有怎样的结果
这样的结果,是你需要的吗
对于感情,真的有必要思考上面的问题吗


思考完上面的问题,你自己就能自己找到解决的办法了.
如果还有疑问,请留言.我将为你进一步作解释.

至于我个人对这类问题的看法: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尊重.你这样的情况可能并没有很好地尊重那些爱你的人.
虽然缘分很是无常,然而既然你已经遭遇,感受和把握.我想你在开始之前,
就该慎重.
人生八苦之一:爱别离.
希望你能懂.
作者: 潘多拉宝盒    时间: 2006-5-3 06:07
我要昏倒了.楼上的能帮我解决下吗?
作者: 潘多拉宝盒    时间: 2006-5-3 06:08
唉...现在终于明白唐僧为什么如此的婆妈了!
作者: feiyu    时间: 2006-5-3 18:07
感谢楼主
请大家相信,佛法并非无事找事,迷信
我们所学的佛法,乃学其为人,学其处事,学其交人
佛法的追究是“助他”,在自己活在助他之中,学会处事,学会真正的快乐
我现在正在福建广化寺,以前也不怎么看重此教,但此行感悟很大
一些大和尚到我的僚房,通过几小时的聊天,感觉以前对佛教的理解太狭隘了,他们所研究的,不是我们所想的纯粹虚无的神,而是如何去面对世界,如何活,如何快乐,如何让世界和谐。
尤其是所提的“生命无限”,六道轮回。


希望大家能真诚的向楼主请教,不要灌水,不要给予不当评论 。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3 23:24
十分感谢版主的肯定,谢谢~
作者: 不是马甲    时间: 2006-5-3 23:32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句话怎么解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4 00:08
这首偈语是禅宗六祖慧能法师所作,要想理解这首偈语,还有一首务必要看: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两首偈语讲的都是“本我”。一者认为身心俱净,污染来自外界。另一则认为身心俱空,污染无从说起。

一般认为六祖偈境界更高------我们不应该拘泥于各种表面现象,不应该执着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我们的本性中本来就没有所谓的清静与不清静,那些概念都是人为强加的。我们的本性自在,为什么还要向外去寻找自在呢?
所谓“我性本空,何以说空”?

文字的解释并不是佛法真正的涵义,更多的东西,还要自己体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希望你能早日悟出个中真谛。
作者: 堕落中    时间: 2006-5-4 05:45
楼主真是博学多识啊佩服
作者: 蒙面雨    时间: 2006-5-5 01:59
曾无意听佛者论缘,曰,缘起缘灭,皆因心魔未抿,如心魔一灭,则缘尽情空,问佛者,何为心魔,佛者答曰,喜,怒,哀,乐,贪,色,嗔,此皆为心魔。自一一对照,一一皆有之,然此正谓心痛时,遂求教,如何去之,佛者答曰,此为红尘,连佛者也难避,如能避之,早为佛,不必为这世俗忙碌而为,不如看开为好。遂茫然,连佛者也难避,更我等世俗之人,不如佛者所言,看开一切,许是避世之法。
作者: 念奴    时间: 2006-5-5 06:55
其实佛本非佛。佛是人心的一种信念,无所谓有无。
心存善念便是佛。
然而世俗所谓的善是假善,小善,只能渡己,而只有佛善才是真善,才是大善,才是渡人之善。
其实佛本不必求,佛只是让人心存善念
作者: 阿孤    时间: 2006-5-5 19: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独孤浪云    时间: 2006-5-6 15:54
姻缘一事纯属天定...其实你自身也有问题.....你重复的在做同样的事情,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不是发疯吗?我不是很了解的楼上的事情~不好说~对了楼上的你有主动出击过吗?
作者: 独孤浪云    时间: 2006-5-6 16:00
佛教是无神论..........
修道修道修的是自身而已....
众生皆是佛......
修的是在婆娑世界所被玷污蒙蔽的本心而已,直至明心见性......
修道其实就是修心....
末法时代.....世人愚钝群魔乱舞根器渐次....只好求已经修得正果的佛护佑.
佛教徒的人生观其实是积极的......


最后.....小马你快点回来~~~~~~~~~~
作者: 水语清叶    时间: 2006-5-7 00:52
天哪,
佛性这么高~
多送几朵花
很多话说说还是比较容易的,做做难啊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7 17:56
下面是引用蒙面雨于2006-05-04 17:59发表的:
曾无意听佛者论缘,曰,缘起缘灭,皆因心魔未抿,如心魔一灭,则缘尽情空,问佛者,何为心魔,佛者答曰,喜,怒,哀,乐,贪,色,嗔,此皆为心魔。自一一对照,一一皆有之,然此正谓心痛时,遂求教,如何去之,佛者答曰,此为红尘,连佛者也难避,如能避之,早为佛,不必为这世俗忙碌而为,不如看开为好。遂茫然,连佛者也难避,更我等世俗之人,不如佛者所言,看开一切,许是避世之法。


避世之说为罗汉境,为佛应机说之方便法。娑婆世界万事万物皆赖于十二因缘合和聚散而成,欲求超升,参缘亦是法门。然凡事本有规律,学佛便为究其本源,用其规律。红尘固然心魔重重,欲念纷飞,倘能发菩提心,立大誓愿,深入红尘,穷毕生之力寻世间之法,以图众生离苦得乐,不亦丈夫!此佛菩萨之境。

--------------其实有的时候不应该太悲观,或许整个世界我们无法改变,然而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境,从而影响改变我们周围的人。避世是个改变自己心境的办法,不过可能不是最好的,直面这个世界,乐观地感恩地慈悲地生活、对待别人,时时检讨自己的过失,学佛那样给众人作出榜样,这样我们的周围才会变的和谐、充满幸福,心魔自然就会消失。
作者: 用马甲说话    时间: 2006-5-7 18:04
爱我的不是我爱的人怎么解释?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7 18:05
下面是引用念奴于2006-05-04 22:55发表的:
其实佛本非佛。佛是人心的一种信念,无所谓有无。
心存善念便是佛。
然而世俗所谓的善是假善,小善,只能渡己,而只有佛善才是真善,才是大善,才是渡人之善。
其实佛本不必求,佛只是让人心存善念

善是人本性具有,善念是善性的衍生。心存善念可能是善良之人,不过不一定是佛。
佛之为佛,仅有善念又怎么会够~不过劝人向善总归是好的,毕竟现在很多人很多时候已经不知道善为何物了。鲜花送上~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7 18:14
下面是引用用马甲说话于2006-05-07 10:04发表的:
爱我的不是我爱的人怎么解释?


缘分未至。如是而已。你不用着急,因为他(她)自有他(她)的因缘,你自有你的因缘,至于结果怎样,相信总会是适合你的。衷心祝愿你能幸福~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7 18:19
下面是引用独孤浪云于2006-05-06 08:00发表的:
佛教是无神论..........
修道修道修的是自身而已....
众生皆是佛......
修的是在婆娑世界所被玷污蒙蔽的本心而已,直至明心见性......
修道其实就是修心....
.......


明理之人。鲜花~
不过亦要注意修“行”啊~
作者: 夏末    时间: 2006-5-9 00:39
如何我才会不去在意世界是否是脏的?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9 06:07
下面是引用之印于2006-05-08 16:39发表的:
如何我才会不去在意世界是否是脏的?

反省自身,是否自己真的如此纯净.世界脏与不脏实在不那么重要,只是自己是否看透了自己这具臭皮囊,是否启发出了自己的光明清净本性~不妨观莲,亦复如是.
作者: 夏末    时间: 2006-5-9 18:13
[s:8]  [s:8]
作者: 壹只猫    时间: 2006-5-10 06:30
迷惘的时候,怎样才能明白什么是自己所追求的
作者: 念奴    时间: 2006-5-10 06:35
下面是引用壹只猫于2006-05-09 22:30发表的:
迷惘的时候,怎样才能明白什么是自己所追求的


佛法无所求。世人之所以收轮回之苦,无非是因为凡心太重,而凡心不外乎一个欲字。然而世人的欲,又都不是建立在失上的,没有失又怎么会有得呢?

破除诸相,水月空明 破除非相,枯木生花 破除言教,直指悟心 无住生心,触处皆春

禅宗之所以不以经教,以心传心,也无非是因为佛法本无所求
作者: 壹只猫    时间: 2006-5-10 06:42
[s:3]  [s:4]  [s:8] 不懂.....
作者: 念奴    时间: 2006-5-10 06:47
不必非要有所追求
作者: 独孤浪云    时间: 2006-5-10 14:38
万法无常,既是没有永恒.......
既然已经迷茫了~怎么会明白自己想要追求的呢?

我想你应该首先应该首先找到自己吧~找寻自我.....
作者: 念奴    时间: 2006-5-10 18:10
一切众生无不具有佛性,灵明空寂与佛何殊?只是因为众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
六祖慧能:自性悟,众生是佛;自性迷,佛亦众生。
因此,无所求,破处我相,破处飞相,方是真相
作者: 独孤浪云    时间: 2006-5-10 18:13
讲的这么悬乎~人家不象你有惠根,老聪明的......讲点实际行不行~~~不要卖弄了~~~~不觉得有点过吗?????
作者: 夏末    时间: 2006-5-10 18:14
下面是引用念奴于2006-05-10 10:10发表的:
一切众生无不具有佛性,灵明空寂与佛何殊?只是因为众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
六祖慧能:自性悟,众生是佛;自性迷,佛亦众生。
因此,无所求,破处我相,破处飞相,方是真相
你的签名说明一切,你,是有所求的
作者: 念奴    时间: 2006-5-10 18:18
下面是引用独孤浪云于2006-05-10 10:13发表的:
讲的这么悬乎~人家不象你有惠根,老聪明的......讲点实际行不行~~~不要卖弄了~~~~不觉得有点过吗?????


不说了,此一是非,彼一是非……
作者: 念奴    时间: 2006-5-10 18:18
下面是引用独孤浪云于2006-05-10 10:13发表的:
讲的这么悬乎~人家不象你有惠根,老聪明的......讲点实际行不行~~~不要卖弄了~~~~不觉得有点过吗?????


不说了,此一是非,彼一是非……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10 18:45
万法既空,是如何,非亦如何?
大家以自助助人为本,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佛法实在浩瀚如海,然而如人渴极,也无法将大海喝尽。人若需水,往海中自取一瓢足矣。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10 18:48
http://www.fjdh.com/Article/4993.html强顺人情和世故 误却你一生大事
http://pure.nease.net/jingtu/xfqz.htm <<西方确指>>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10 18:49
佛法网站www.fo114.net现正式开通!
请大家积极注册,填充佛学资源!!
作者: 壹只猫    时间: 2006-5-11 06:29
我不想出世,我留恋这红尘,在我的意念中,生活是要有追求的,我想知道的是怎么让我明白所追求的,而不教我不去追求,我想大师误解我的意思了 [s:3]
作者: 壹只猫    时间: 2006-5-11 06:35
顺便再说一句,我不想成佛,也不信佛,佛说普渡众生,所以我只是想从佛法中找到一个方法,或者说是一种途径,在我眼中<圣经>跟<金刚经>的用途是一样
作者: 且随风飘    时间: 2006-5-11 14:19
下面是引用壹只猫于2006-05-10 22:29发表的:
我不想出世,我留恋这红尘,在我的意念中,生活是要有追求的,我想知道的是怎么让我明白所追求的,而不教我不去追求,我想大师误解我的意思了 [s:3]


你想追求什么,我想这只能靠自己去寻找了。...别人是无法给你寻找的,是吧?只能讲述他的故事,而你丛中得到点启发什么的......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7:07
我想问楼主,你有烦恼吗?我认为人活在世上,很多东西还是很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就注定会被很多事情所制约影响和牵制,是先有了烦恼然后再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和开解自己的心灵,还是让我们从俗人直接跳入欲无望的境界?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7:13
挖塞.........一般来说......."从俗人直接跳入欲无望的境界?
"这个非常不显示..........有烦恼也不错啊.......你观观烦恼看看
貌似佛不是讲出世...而是讲入世吧......从红尘中体验禅........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偶的理解就是这样地...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7:19
“从红尘中体验禅........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这句话我喜欢。但是,什么时候才能大彻大悟?这个世界纷繁复杂,大彻大悟之后,会是一种什么心态呢?会不会心静如水?没有大悲没有大喜?那好象不是我要的境界。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7:27
偶想想哦~
其实佛家说的也就那么几句话拉....万法无常嘛.....世间没有永恒的事情....叫你不要生执着的心.....偶说的执着是指不要入魔...随缘
当然了所有的事情只有亲自体验过才知道.........去尝试下各种事情.....要心静如水干什么.....水会流的呀......不流成死水了,那就修是枯禅了.不好.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要压抑~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7:29
哭过笑过后...就不要滞留在那个境界了....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7:32
好象明白了一点点,那佛的本意是不是就是让人能洒脱地面对生活,不要太固执地追求虚幻的事物?说白了,就是在俗世中放开心胸,什么事情都想开些?总觉得好了些什么却又少了些什么。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7:36
可以这么说~佛就是就是觉悟者的意思.......
这是思想上的........
上面说的都是小乘禅.....我们根器不佳学学这个也不错了.......

这是罗汉禅..就是自悟........

学佛就是学怎么做人........

我们要无所求的帮助别人.......其实这一点真的好难做到.....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7:57
我认为,真正的自悟一定是要经历了磨难,而且是众多的磨难后才能形成。佛说的九九八十一难不是没有道理的。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7:58
YSE~

恭喜回答正确~加十分.......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8:05
下面是引用饮料的心于2006-05-11 09:58发表的:
YSE~

恭喜回答正确~加十分.......

我有个问题,为什么你懂什么多?
我知道英雄不用出处,但我还是很好奇。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8:07
肚子好饿啊.......................

看来人饿了就聪明了.......

其实我不太明白楼上的问题.....

是想知道我怎么知道这么多,还是想问我是哪的~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8:09
我就是想知道你为什么知道这么多关于佛的道理,我觉得很好奇。
一般的学生会有这么高的造诣?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8:11
莫非你怀疑偶不是学生的说?

汗~

偶是学生哪~

有些是自己悟的...有些是书上看的.....很多都看不懂.....根器驽钝啊.....反正一句话.,...书上的东西一定要验证过才行.....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8:16
我只能说:你很强。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8:20
挖塞~花花哦~我喜欢......亲一个...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8:21
偶们可以一起学习.....讨论....增长善知识的......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8:26
但是偶更想和你一起逛街………………
不知道为什么~
作者: 念奴    时间: 2006-5-11 18:29
下面是引用假面的告白于2006-05-11 09:07发表的:
我想问楼主,你有烦恼吗?我认为人活在世上,很多东西还是很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就注定会被很多事情所制约影响和牵制,是先有了烦恼然后再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和开解自己的心灵,还是让我们从俗人直接跳入欲无望的境界?


佛家所说的修行就是一个由俗子走向无欲无望的境界的过程。而不是让我们从俗人直接跳入欲无望的境界。
当年释迦牟尼就是再修行以后在菩提树下顿悟的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8:30
跟我逛街~

完了完了....

这下要暴光的......

逛街我也很喜欢....不过偶经常是一个人.....带上MP3......

在街头看人来人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者: 念奴    时间: 2006-5-11 18:31
下面是引用假面的告白于2006-05-11 09:19发表的:
“从红尘中体验禅........达到大彻大悟的境界......”,这句话我喜欢。但是,什么时候才能大彻大悟?这个世界纷繁复杂,大彻大悟之后,会是一种什么心态呢?会不会心静如水?没有大悲没有大喜?那好象不是我要的境界。

大彻大悟以后还是会大喜大悲。但是已经能做到心如止水,也就是佛家所说的观自在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8:34
下面是引用饮料的心于2006-05-11 10:30发表的:
跟我逛街~

完了完了....

这下要暴光的......
.......

你暴光我也暴光,我陪你一起暴呀,呵呵。
很少在舟山个逛街,觉得东西实在太少。

我喜欢坐在肯德基的窗边看人来人往,想象他们的经历和心情。
作者: 念奴    时间: 2006-5-11 18:37
下面是引用饮料的心于2006-05-11 09:27发表的:
偶想想哦~
其实佛家说的也就那么几句话拉....万法无常嘛.....世间没有永恒的事情....叫你不要生执着的心.....偶说的执着是指不要入魔...随缘
当然了所有的事情只有亲自体验过才知道.........去尝试下各种事情.....要心静如水干什么.....水会流的呀......不流成死水了,那就修是枯禅了.不好.想笑就笑.想哭就哭.不要压抑~


非也,众生妄执身为我相,故生爱恶等情,随情造业,随业受报,生老病死长劫轮回。因此佛家让人不要妄生执念,也就是不要由太多所求,不单单是治入魔。
而心如止水也不是让人不观,是让人学会观自在。一切随缘,让它去吧~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8:39
那地方不错.....不过偶通常不好意思在那坐很久~因为很多人还米位子做哪....偶还是喜欢做公交车,透过窗户看出去......有点隔阂的说.......汗~这个是偶马甲哪.......看了本人你要失望的...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8:46
下面是引用饮料的心于2006-05-11 10:39发表的:
那地方不错.....不过偶通常不好意思在那坐很久~因为很多人还米位子做哪....偶还是喜欢做公交车,透过窗户看出去......有点隔阂的说.......汗~这个是偶马甲哪.......看了本人你要失望的...

表谦虚嘛,只要是女生就好了,其他偶不在乎的类~
谈得来有共同语言就好啦……

PS:啥叫马甲?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8:48
晕一个吧.......这么肯定偶是一个女生.......... [s:2] ...装个男生去陪你逛街撒~是男生咋样,是女生咋样....不要分的这么清楚.....
说是这么说的......真正要做到有点难度哦....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8:50
马甲的意思是说.........我这里有个ID的,但是又注册了一个,通常这个又注册的被称做马甲.来掩饰真实的那个号....
作者: 念奴    时间: 2006-5-11 18:54
请勿版聊 [s:4]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8:55
装腔作势~莫非你以前没干过?只许洲官点灯不许百姓放火..........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9:02
嘿嘿,版聊真好玩。
你为什么要弄个马甲类?
你是男还是女类?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9:04
偶想想到底要不要诚实的回答偶的性别.............

这个问题很难啊....说女生....会不会有人骚扰偶啊.....说男生....楼上的会不会讨厌我啊....伤脑筋啊.....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9:07
我希望是女生,我不喜欢小男生的说……
作者: 饮料的心    时间: 2006-5-11 19:09
骗人实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偶偷偷的告诉你吧......不要让他们知道.......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9:11
下面是引用饮料的心于2006-05-11 11:09发表的:
骗人实在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偶偷偷的告诉你吧......不要让他们知道.......
好嘛好嘛,我们后台聊……
作者: 假面的告白    时间: 2006-5-11 19:21
嘎嘎~~~~
作者: 落似无梦    时间: 2006-5-11 22:53
不信佛,信佛不如信自己
作者: 堂┡堂    时间: 2006-5-11 23:19
吐血啊
什么乱七八糟的佛法啊???????????????????
安放圣诞节了喀什地方基加利喀什地方建立棵发  [s:6]  [s:2]
作者: 壹只猫    时间: 2006-5-12 02:28
还有个问题希望大师解释下,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可佛却在西方极乐......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13 04:40
几天不见,大家的想法突然变的很多。不知道到底是好还是坏。不过,人活着有想法总是好的。
另外,要聊天的话可以尽量私下吗?毕竟这帖的本意是探讨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共同寻求解决办法的。所以,希望大家合作合作啊~ [s:4]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13 04:53
下面是引用假面的告白于2006-05-11 09:07发表的:
我想问楼主,你有烦恼吗?我认为人活在世上,很多东西还是很现实的。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就注定会被很多事情所制约影响和牵制,是先有了烦恼然后再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和开解自己的心灵,还是让我们从俗人直接跳入欲无望的境界?


我也有很多的烦恼啊,每天琐碎的事很多很多~不过多就多嘛,我还是我,周围的环境只是我的装饰,原来的那个我依然处在那个最初的状态。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解脱烦恼。相信就是佛陀本人在世的时候也无能为力。但是我们可以很平静地看待烦恼,寻找烦恼的源头,如你所说“先有了烦恼然后再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和开解自己的心灵”那样,正确认识、反省自己之后,再来追求无欲的境界,才会有新的发现。那时侯,你会明白什么是确实的现实。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13 05:05
下面是引用壹只猫于2006-05-10 22:29发表的:
我不想出世,我留恋这红尘,在我的意念中,生活是要有追求的,我想知道的是怎么让我明白所追求的,而不教我不去追求,我想大师误解我的意思了 [s:3]


我们从来不说要出世,不认为应该没有追求。
现在你假设一个状态:你已经奄奄一息地躺在一具棺材里,你已经没有任何亲人来关心你、爱护你,你的肉体开始腐败、精神却依然理智清晰。这时的你,再仔细想想,你要追求的是什么。
那才是你真正需要追求的~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13 05:11
下面是引用落似无梦于2006-05-11 14:53发表的:
不信佛,信佛不如信自己


对,自己就是佛嘛,不要迷信佛~不过,希望你能学以前的佛,这样你才能成为真正慈悲的佛~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13 05:13
下面是引用壹只猫于2006-05-11 18:28发表的:
还有个问题希望大师解释下,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可佛却在西方极乐......

佛有诸化身,地狱有佛,名“地藏王菩萨”。
或说,何处烦恼,何处有佛~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18 22:24
台湾海涛法师和大陆耀一法师的对话。
希望能对大家有启发~

http://www.fo114.net/video_view.asp?id=20
作者: 孤岛的青春    时间: 2006-5-20 00:18
大家有空可以听听常大慧老师的宗教课 啊!
周三晚上209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22 01:22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http://bookgb.bfnn.org/books2/1329.htm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26 02:04
觉者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

当二十世纪的人们惊叹于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时候,其实早在此之前几千年的觉悟者就提出了惊世骇俗的理论:宇宙含有三千大千世界,同样微尘也含有三千大千世界。所谓三千大千世界只是一个比喻的说法,用现代的话解释,就是无数个太阳系。宇宙有无数个太阳系,无穷无尽地大,一颗微尘也有无数个大千世界,无穷无尽地小。宇宙若一微尘,一微尘含整个宇宙。宇宙有无穷无尽的生命,一微尘中也有无穷无尽的生命存在。

所谓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大可以无限大,小可以无限小,都不能穷尽,所以,怎么能说宇宙是大的,微尘就是小的呢?由于我们还没有能力进入微尘的世界,所以就不可能知道它无限小的大千世界,由于我们没有能力进入宇宙太空,所以就很难懂得和体悟它无限大的大千世界。

感知世界的大小,我们受自身条件的局限,受智慧有无的限制,同时我们也受到自身心理方面的影响。

有一个吸毒的囚犯,被关在牢狱里,他的牢房空间非常狭小,住在里面很是拘束,不自在又不能活动。他的内心充满着愤慨与不平,备感委屈和难过,认为住在这么一间小囚牢里,简直是人间炼狱,每天就这么怨天尤人,不停地抱怨着。

有一天,这个小牢房里飞进一只苍蝇,嗡嗡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他心想:我已经够烦了,又加上这讨厌地家伙,实在气死人了,我一定非捉到你不可!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捉到它时,它就轻盈地飞走了。苍蝇飞到东边,他就向东边一扑;苍蝇飞到西边,他又往西边一扑。捉了很久,还是无法捉到它,这才感叹地说:“原来我的小囚房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可见蛮大的嘛!”此时他悟出一个道理,原来: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小小的牢房,当你认定是人间地狱,是小的喘不过气的时候,特别是抱怨不平时,那该让你无比难受。其实,你即使是生活于天地之间,你被世间的名利、荣辱、是非等东西缠得心烦意乱得时候,你仍然会感觉这个世界太小,让你极不自在,极其厌烦。当你绝望的时候,你会认为世界小到了无法容身的地步。但是,如果你心态坦然,并不为身外之物牵肠挂肚,也不为即使是小牢房一样狭小的空间而烦心和愤慨,那么,斗室就变成了天地一样的广阔空间。

大与小是相通的,大中就有小,小中也有大。我们之所以把大与小机械地分开,正说明我们的思维不够通达,我们的内心有各种障碍,我们还缺少畅达的智慧。

唐朝江州次史李渤,有一次问智常大师:“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看未免太玄妙离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实在是太不懂常识了,是在骗人吧?”

智常大师听了李渤的话之后,轻轻一笑,转而问他:“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是否真有这回事呢?”

“当然了!当然了!我何止读书破万卷啊?”李渤显出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现在保存在哪里呢?”智常大师顺着话题问李渤。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当然都保存在这里了!”
智常大师说:“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呢?莫非你也在骗人吗?”
李渤听了之后,立即恍然大悟,豁然开朗。
江州次史李渤被常见和常见的思维方式束缚住了,因而看不到大中有小,小中有大的道理,思维极不自由。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被各种常见和常识包围的生活情境之中,我们既依赖于它们,同时又被它们所制约和束缚。我们的智慧被封闭住了,因为我们太相信常识和常见。其实,常识和常见只是某一中生活境界的产物,出了这个境界,它们就是谬误,所以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方式,敢于冲破常见执缚,是智慧人生的开始。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26 02:06
有一个小和尚,出家几年了,一直对禅理不得要领。更遗憾的是,他一直未能从世俗的心理纠葛中挣脱出来。

有一天,他在万般无奈中去找老方丈求教,老方丈听了他的诉说后,微微一笑说:“你既然能来找我,能把心里的困惑向我诉说,就说明你的虔诚和慧性,你的悟性就差一层薄纱了,这样吧,你回去蒙上被单睡一觉,估计就差不多了。”

小和尚就听了老方丈的话,回到自己的卧室里蒙头就睡。就在他刚刚入睡不久,老方丈带着几个身强体壮的和尚来到他的卧室,二话不说,就用他身上被单把他裹了个严严实实,连鼻子嘴都缠上了。他从梦中惊醒,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懵懵懂懂地只感到憋得难受,甚至要窒息了。为了活命,他使出全身的气力一下就把被单给撑破了,由于用力过猛,他还一下子掉到了床下边。

当他看到自己的卧室里,站着方丈和几个僧侣时,惊讶而困惑地对方丈说:“不是您让我睡的吗?怎么又带人来捆我?”

方丈呵呵一笑说:“你挺厉害的嘛,一下就挣脱了。”

“能不挣脱吗?快憋死我了!”小和尚委屈而痛苦地说。

“是啊,遭受再厉害的束缚,只要拼命地挣扎,也是能够瞬间挣脱的……”老方丈意味深长地说。

小和尚激灵一下打了个愣怔,马上从地上爬起来,接着又跪下来,惊喜而感激地对老方丈说:“多谢师傅开恩,弟子顿悟了!”

雏鸟出壳,蛾蝶破茧,只有经历过束缚和困顿的心灵,才真正体会到超脱的喜悦。当人们经历着难以忍受的挫折、磨难和心理困惑的时候,也许就是你致力一搏、蜕变腾飞之际。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5-26 02:08
好好体味生活.无论你是否有信仰.你理解生活的时候,生活也理解了你.
作者: 赤诚热血    时间: 2006-5-26 22:24
有道理啊``````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6-4 05:34
本如法师讲经~http://www.fa-in.org/lb.htm,可下载听经.
其中收获,实为匪浅~
阿弥陀佛~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6-4 05:43
转帖:生活就是一种修行;修行不外乎是一种生活.



佛学理论生活化
唐思鹏

  有一部分初修行的人认为,习禅一定是在深山古洞中,两腿一盘,双目紧闭,不吃人间烟火,不问世间世事,与生活分离,与大众隔绝,是为修禅。殊不知真正的禅修是不离见闻觉知的一切日常生活的。若离日常生活,则无禅修可言。《六祖坛经》云:“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又云:“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因为一切众生皆在世间中,菩萨为了度生,集积无量福慧,就必须始终立足于世间。古人云:“众生是福德的海洋,众生是智慧的源泉”,若离众生,则永不能成就两足尊的佛果。四十《华严经》卷四十云:“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花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该经同卷中又说:“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这就是必须在世间度化众生才能成佛的经典依据,而决不是不度众生也可以成佛,或者说人们本来就是佛的错误言论。
  问:为什么要在世间度化众生才能成佛?答:简言之有如下两方面的原因:(一)必须降伏自私自利的小我之心,以及执有人法二我的颠倒妄执之心才能成佛。世间一般的众生都具有严重的自私自利的狭隘之心。为了降伏这种自私自利的狭隘之心,就必须要把小我溶入到度化一切众生的大我中去,以一切众生为我。就在度化众生中,观空遣相,破执去著,以成就福慧。《金刚经》云:“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此中度化胎卵等所有一切众生至涅槃彼岸,就是教导菩萨要把小我溶入到度化一切众生的大我中去,以一切众生为我,从而对治自私自利的狭隘之心,以成就无边广大的慈悲之心。此中“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就是说菩萨在度化众生时,能够了知众生如幻,而不取一众生相,从而离执去著,以成就无所住的清净心。也只有做到如《显扬圣教论》卷三所说的为了度化有情,二俱不住,故把生死与涅槃作平等观,从而成就“广普阿世耶”以及把自他众生作平等观的“大我阿世耶”,才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菩提不离世间、不离众生。
  又学佛之人应以大智为体,以大悲为用;在心内是自在解脱的圣者,在身口是大雄无畏的英雄。这就叫“内圣外雄”心内观空遣相,一法不立,这是不舍真谛的表现;而在身口是当言而言,言得如理,当行而行,行得合度,这是不舍俗谛的表现,三业结合,这就叫“内真外俗”,《华严经》称为“权实双行道”。如八十《华严经》卷五十六云:“佛子!菩萨摩诃萨善知权实双行道,智慧自在,到于究竟。所谓住于涅槃,而示现生死;知无众生,而勤行教化;究竟寂灭,而现起烦恼;住一坚密智慧法身,而普现无量诸众生身;常入深禅定,而示受欲乐;常远离三界,而不舍众生……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无量智慧,声闻独觉尚不能知,何况一切童蒙众生?”《金刚经破空论》云:“衣食住行事即理,一切毗尼皆佛行,一一行中见实相,护念付嘱善应知。”果能如是行持,淤泥定生红莲。
  在世间现实生活中如何具体下手修行才是生活禅?简单地说把《华严经·梵行品》中所说诸法如梦幻泡影的道理运用到同经《净行品》所说的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之中去,以“不舍道法现凡夫事”的修行理念来修生活禅。如以吃饭为例:按时而吃、如律而吃、悲悯众生而吃、观空破执而吃。又以睡觉为例:按时而睡、如律而睡、住光明想而睡、悲悯众生而睡、观空破执而睡。其它工作、学习、应事接物亦应如是,不取不舍。
  总之,佛学理论生活化,就是在见闻觉知、视听盲动的整个现实生活中,依“不取不舍、福慧双修”八字行持。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6-9 00:14
善缘(252366798) 11:29:40
重点推荐:现在人为什么学佛不得力---真心学佛的人不要错过,很难得的文章,发心人转发一下http://www.fofaseng.com/dispbbs. ... ;ID=2888&page=1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6-9 22:05
菩萨就在你我身旁









  出乎意料,台北女子监狱的王丽玲老师来看我,她是从国军松山医院探询,才知道我转院了。

  她说北女监有五百人已看过我的《眨眼之间》,她们还以读书会的方式,分段列出大纲,供分组研讨,并在大会中作总导读,很是慎重。

  王老师说,知道我不能与会,所以把所有资料加以汇集,再经美工精装,由此可见他们的用心程度。我想借阅几天,王慨然应允,但为尊重隐密不宜外传,我完全理解她的意思。

  在言谈间,大致知道了北女监的教化情形,我表示:那里的朋友们比我有福气,有那么多热心的老师教,而我关在这张床上,四年多了,却没人来教。我发现王老师的眼眶红了,原来她想起她的父亲。在她十七岁时,父亲因车祸住院,从此也就没再出来,已经二十二年了。如今看到我躺在病床上的样子,她说越看越像她父亲,于是她流泪,当时虽陷入哀思,但在感情上又似进了一层。

  辛苦了妻子,在她繁忙的日程中,还是抽出两大段时间,分两天为我读完全部资料。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我想重构现场,似乎看到一个个质朴的面庞,侃侃而谈,有感性的诉求,有理性的析述,十分动人。

  感谢她们的鼓励,我知道她们也在受苦受难中,但退一步想,她们比我幸福多了。活动空间虽然有限,不过仍可从宿舍走到工厂;路过风雨走廊,仍可看到红花绿叶,迎风招展;即便是进了工厂,也可伸伸腰、跺跺脚,舒展一下自己。到了社团时间,还可以拿块软陶,把它拿捏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而我呢?瘫躺在床,口不能言,食不能咽,一动一静都要拖累人帮助。当时我那种自惭形秽,尊严尽失的滋味,一言难尽。也许是诸佛护佑,我突然想起:既然还活着,就是尘缘的孽障未了,活着就要有活着的样子,活着就是要成长,今天要和昨天不同。

  落难的人,应该有一种宗教信仰来平衡心里的郁卒。我选择了学佛,扩大了我的视野,大至无穷无尽的虚空,小到微尘毛端,都有大千世界。

  相信因缘果报,相信有前世来生。佛教把人的行为言语,甚至起心动念,都称为「业」。若用现代的话来形喻,就是在人不知不觉间,巨细无遗,都被输入到电脑的记忆体中。若套用佛教术语,就是这些「业识种子」,无分善恶,都被储存在阿赖耶识中。

  佛门有句话:「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就是说人的生命纵然结束了,但业识种子仍然存在,遇有机缘,就会引发业识种子浮现,而成为另一个新生命。业力的影响很大,小至个人,大至一个区域的祸福荣枯。

  人们把不明原因的病,或遭遇逆境,都说是业障现前,这是累世以来所积下的恶因,只有坦然承受。忏悔、礼佛、行善,不要再造新业,旧业也会逐渐受尽。从人际关系建立,至家族聚合,佛教都称之为「缘」,不过缘也有善恶之分,报恩、还债就是善缘,报冤、讨债,就是恶缘。善缘要维护,恶缘要善了,切莫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佛教把人生定位为「苦」,而佛教的目的,是救度众生,离苦得乐。因此有不少得道菩萨,乘缘再来人间,随类化形,应机说法,说不定菩萨化身,就在你我身旁。

出处:摘自《生命之爱——在眨眼之间》 作者:陈宏 刘学慧:整理
作者: 荷凌    时间: 2006-6-13 16:49
有个问题想问楼主,很久以来,我一直想不明白友谊究竟是何物,如果两个人是好朋友,可忽然发现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她总是找各种理由来推脱....有时候很难过,有一种说法,说既然付出,又何必在意回报呢!佛法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说法啊?很希望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接受的理由.....
作者: 杂草    时间: 2006-6-15 05:25
高手啊!~~~~~~~~
出家二字何解??
修行修哪些方面??
作者: 杂草    时间: 2006-6-15 05:28
还有个问题
大悲咒的中文好象就是一些发音
是不是从樊文音译过来的啊
中文做何解释啊!~~~
作者: frostiw    时间: 2006-6-15 07:42
大师~
请问耐心该如何培养??
我感觉我连看一篇完整的文章的耐心都没!~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6-15 22:36
引用第93楼荷凌2006-06-13 08:49发表的“”:
有个问题想问楼主,很久以来,我一直想不明白友谊究竟是何物,如果两个人是好朋友,可忽然发现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她总是找各种理由来推脱....有时候很难过,有一种说法,说既然付出,又何必在意回报呢!佛法中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说法啊?很希望可以从中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接受的理由.....

首先很抱歉这几天要考试,所以一直没上论坛,给你的回复迟到了两天,真是不好意思,请原谅!

不清楚你想明白友谊的真实含义,还是想找一个让自己接受现实的理由。
如果是友谊,应该是清如泉,淡如水的。的确不必在意回报的。
然而,由于因缘的不同,友谊也分为很多种。有莫逆之交、生死之交;亦有酒肉之交,一面之交等等。 你所谓的好朋友究竟是哪种程度的呢?我想这是需要思考的。
而且这世界上的人大都有悭吝心,并不是随便就肯付出的。你的付出,对她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你的索取,对她来说,真的只是微不足道吗?

佛法中并没有理由这一说法。凡事不要逃避。或许你面前正有解决的好办法,放弃解决岂不可惜?理由永远不会被接受,因为那不是事实。
学着沟通和交流,是先贤留下的最好方法。
最后,祝你和你的朋友能找到友谊的真谛!
阿弥陀佛~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6-15 23:02
引用第94楼杂草2006-06-14 21:25发表的“”:
高手啊!~~~~~~~~
出家二字何解??
修行修哪些方面??

出家非出家,此家为外家。
出家即出家,彼家是内家。
外家易出走,内家难分离。
倘使佛在家,万缘皆放下。

修行便修行,智慧慈悲行。
修行亦修心,无碍金刚心。
智慧可救己,慈悲广度人。
无碍得圆满,金刚放光明。
作者: 我佛慈悲    时间: 2006-6-15 23:09
引用第95楼杂草2006-06-14 21:28发表的“”:
还有个问题
大悲咒的中文好象就是一些发音
是不是从樊文音译过来的啊
中文做何解释啊!~~~

大悲咒基本属于音译古梵文。属不可思议之与诸佛菩萨沟通之妙法。
全文不可翻译,但每句可知为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之化身称号。
常念颂可得佛菩萨感应,于现世得各种利益。




欢迎光临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http://www.zjo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