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浙江水产学院前身为舟山水产学院,1958年9月22日创建于舟山,正式成立舟山水产学院。由舟山专区公署专员王裕民兼任院长,岳剑秋任党委书记。同年10月,浙江省水产干部学校并入,学校迁入定海城关北门外义桥。次年3月,岱山水产学校也并入。
1959年12月,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决定,舟山水产学院与浙江农学院、天目林学院合并成立浙江农业大学,改称浙江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1962年,舟山水产学院从浙江农业大学分出单独建制。同年4月,省委决定,学校党委工作荼划归舟山地委领导,业务上划归省教育厅直接领导。1964年,省委确定舟山水产学院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的试点单位,试行半工(渔)半读。1966年,学校有在校本科学生243人。1966年后,受“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本科停止招生达11年之久。
1975年3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舟山水产学院,省革委会(77)10号文件决定舟山水产学院改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78年3月,省革委会将学校的管理体制改由省和舟山地区双重领导,浙江省水产局为行政业务主管部门。同年春季学校招收了复校后的第一批新生158人,至年底在校学生增至391人。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发展较快。1985年,学校改由省教委主管;同年省政府批准在宁波姚江文教区建立分院,暂定分院的规模为500人。
1995年底,省委、省政府决定,宁波分院划归宁波大学;浙江水产学院本部仍留在舟山。同年学校仅有渔业工程系、机械系、食品工程系三个系和一个渔业科学研究所。
1996年5月,省委决定浙江水产学院由普陀迁入定海城区,在舟山师专基础上扩建新校舍,并与舟师专联合办学。
原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为浙江师范学院舟山分校。1977年下半年在舟山师范学校的基础上着手筹建,1978年4月14日,原浙江省革命委员会(浙革〔1978〕47号文件)批准成立浙江师范学院舟山分校。其时与舟山师范学校合办,同一套机构与领导班子。1981年7月,浙江师范学院舟山分校与舟山师范学校体制分设,人员分别编制。
1983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浙江师范学院舟山分校改为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同时将舟山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并入舟山师专,改为进修部。1993年7月,舟山市教委决定将进修部划归市教师培训中心。
三、原舟山卫生学校
1958年7月筹建舟山卫生学校,隶属于舟山专署卫生科。校领导由舟山医院领导兼任。1961 年10月,省教育厅、卫生厅联合发文,定名为浙江省舟山卫生学校,隶属于省卫生厅,委托舟山专署管理。“文革”期间,实行“军管”,1967年12月建立校革委会。1979年8月,省卫生厅发文,恢复浙江省舟山卫生学校。1982年2月,舟山地区行署发文,批准建立舟山地区生干部进修学校,与舟山卫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1987年6月原定海卫生进修学校并入舟山卫校,成为舟山卫生学校分校,原设在该校内的舟山职工中等卫生学校也同时转入。舟山卫校自1985年5月起隶属舟山地区(市)卫生局,系中等卫生专业学校。其任务是培养中级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城乡在职医务人员,发展海岛卫生医疗事业。
四、原浙江水产学校
原省属中专学校浙江水产学校成立于1984年,于2000年8月并入浙江海洋学院后,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杭州校区,并在原浙江水产学校基础上,于2000年8月设立了浙江海洋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校和杭州中专部,2003年7月校区升格为浙江海洋学院高职杭州分院
五、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位于全国著名的沈家门渔港,是全省最大的综合性海洋水产研究机构。成立于 1953 年,前身为沈家门水产技术指导站, 1959 年改名为现称。 2001 年成建制进入浙江海洋学院,保留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名称,同时称浙江海洋学院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实行浙江海洋学院和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共建共管、以浙江海洋学院管理为主的体制,并同时接受浙江省科技厅的指导。
六、原中国石化销售公司舟山石油化工学校和原浙江省舟山商业学校
舟山商业学校·舟山石油化工学校·中国石油销售公司舟山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1965年5月,省供销社在普陀山杨枝庵建立定海供销合作职业学校。1966年,改名舟山商业学校,由省商业厅主办,面向全省招生和分配。1975年,增设石油储运专业,并在定海县港口浦设教学点。1979年,校内设舟山商业技工学校。1983年8月,迁入北门文化区新址。1984年,校内设石化职工中等专业学校,划归中国石油销售总公司领导。1987年,建立舟山石油化工学校,面向全国招生,仍保留舟山商校原300人规模。
宁波大学与我校争夺宝贵的校友资源
今年10月29日,宁波大学将迎来建校20周年暨三校合并10周年。这里的三校是原宁波大学与宁波师范学院、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于1996年3月合并办学,组建成新的宁波大学,三校中就有我们熟悉的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
今天既然是讨论校友问题,那么我看到的就不应该只是宁波大学兼并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一事,而应该认识到宁波大学将借以校庆的机会抢先夺走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从1978年到1996年入学的校友。尽管浙江水产学院牌子留在浙江海洋学院,但是除去宁波分院校友,我们所剩的并不多,即从1958年到1978年(中间除去1966年后达11年之久的本科停止招生)的全部校友,两地办学期的在舟部分校友。另外宁波分院并到宁波大学时基本上带走了大部分,当时学校本部(即舟山校区)仅有渔业工程系、机械系、食品工程系三个系和一个渔业科学研究所。可见浙江水产宁波分院的校友对于浙江海洋学院来说是多么地重要 ,又是多么地难以挽留。
无奈,竞争我们处于劣势
一、宁波大学发展远远快于我们
宁波是我国沿海开放城市,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中心城市和华东地区的重要贸易口岸,2005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已跃居全国第六位。宁波大学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崛起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由国家教育部、浙江省和宁波市共建共管。原宁波大学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率先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校名,1996年,原宁波大学、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宁波大学,2000年后,又有宁波海洋学校、宁波林业学校、宁波师范学校等陆续并入。宁波大学1992年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03年接受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等级,2005年硕士点突破50个,科研经费突破亿元。宁波大学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占地2400余亩,校舍总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设施齐备,办学条件优良,建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藏书140余万册,拥有5家设备齐全、水平较高的市级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2400多名,其中专任教师1300余名,含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6名,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5名,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工作人员2名;有正高职称人员214名,副高职称人员587名,有博士学位的209名,另有近百名教师博士在读。学校现有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大门类,设有19个学院,拥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5个本科专业。建有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2个浙江省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10个宁波市重点实验室,3个宁波市工程技术中心和一批科研机构;建有12个省重点学科,其中省高校“重中之重”学科2个,已基本形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建设体系和优势特色学科群。学校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1300余名,研究生741名,外国留学生(含短期培训)17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9700余名。
另外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包氏家族、邵逸夫、曹光彪、赵安中、李达三等海内外“宁波帮”和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给予了大量捐助和广泛支持。二十年来,50余位宁波帮人士捐资近3亿元人民币,帮助学校建设了一批教学和科研大楼、造就了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学校高起点办学、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众多“宁波帮” 的捐资助学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优势。
相比较我们浙江海洋学院显得那么弱小,具体大家可以对比看下两校简介。对于我们的浙江水产学院校友来说,都会说自己是浙江水产学院学生。宁波校区校友在承认自己是浙江水产学院学生同时如果让他加注“(现****大学)”,恐怕大多会写道:19**年毕业于浙江水产学院(现宁波大学)。看到这些我们又会做何感想呢!
二、历史使得我校校庆晚于宁波大学两年
我们都知道“先入为主”这个道理。宁波大学于今年召开校庆,目前经通过界定校友内涵、档案查询、联络追踪等途径已统计校友近12万人,编辑到校友数据库,目前已基本完成了校友名录的输入工作,其中有600余位校友在政界、商界、企业界或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该校从去年9月开始建立了校友网站和校庆网站,凡宁大校友可以在校友网上找到自己的名字,目前网站点击达39061人次。为给校友营造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该校还创办了由程刚书记题写刊名的《校友通讯》,设有“今日宁大”、“校庆动态”、“校友访谈”、“师生风采”、“港澳台”、“校友文荟”、“校史回眸”、“往事追忆”等栏目。
反观我校校友会工作还刚刚起步,学校校友办公室于去年下半年成立,目前还在着手筹建校友网页、广泛联络校友、按专业编写校友通讯录、筹建浙江海洋学院校友总会等前期工作。
试想一下,当宁波分院的校友们正在参加宁波大学或参加完宁波大学校庆后我们才姗姗来迟与他们取得联系,此时他们不对自己身份产生怀疑,我们自己也都要不好意思了。另外,谁有这么大的闲心去承认自己有两个母亲啊。再说承认了也总得一个是生母一个是继母啊,那么我们又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相关案例:我校校友:陈浩
《浙江海洋学院报》第347期《在思辨中成长,在成长中提炼,在提炼中升华——共青团省委副书记陈浩校友印象》
见面之前,陈浩的名字我已经不止一次从海院老师口中听到,见面之后,才知道陈浩原来是一个出色的校友。10月20日,从原浙江水产学院养殖系淡水渔业专业毕业的陈浩,以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的身份来到舟山调研工作,百忙之中来到母校,与我校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演讲,干练、俊朗、年轻、沉稳,这是见面后陈浩给我的第一印象。
据熟悉陈浩书记的人介绍,他很有才华,小学跳了两级,20岁(1989年)大学毕业,留校后担任政治辅导员,后担任校团委副书记、书记,期间考取浙江大学第二学位,又利用了一个暑假时间,每天坚持看16个小时的书,以惊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读完21本法律专业书籍,吃完180多包方便面的同时啃下3000多条法律条文,终于以巨大的潜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律师,并打赢第一场官司。其后以出色的工作成绩担任宁波大学团委书记,到象山县挂职担任副县长,两年后调任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而且一干就是四年。他现在还是浙江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国家二级足球运动员。陈浩的多方面能力与才华使我肃然起敬。
在10月20日晚的讲座中,陈浩讲述了他的学习成长,讲述了他的工作体会,讲述了他对大学生成长发展的方法论的思考,并对广大学生干部成长成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正是这次演讲使我对陈浩有了更直接、更真实、更深刻的印象。
“理性的选择和选择的理性”、“激情的消失和激情的追寻”、“心态的平衡和心态的调适”、“崇高的平凡和平凡的崇高”,仅小标题,精练、富有哲理,足以显示陈浩的知识素养与文化品位,这与他十几年来不断磨练,不断付出,不断学习是分不开的,这也恰恰印证了他送给母校师生的话“人要磨练才老练,人要付出才杰出”。从陈浩身上我们更多的是学到了睿智的思想,正如他所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思想的成长,然后是知识的获取,精神成长与知识获取缺一不可”。而“带着思考去工作”也是陈浩书记对自己和所有团干部一贯的要求。
“学习是一个人真正的看家本领”,道出了陈浩的成长心得。在演讲中陈浩广征博引,在平时生活中陈浩甚至可以为了看一篇文章,认知一个观点特意跑去买一本书,这正是陈浩作为一个优秀年轻人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体现。“从过来人身上提取成长的养分”,“学会提高归纳总结、思辨能力”,这是陈浩从他自身成长过程得到的体会,也是给我们的启迪。我们从陈浩爱读书、勤读书,善学习中读到了厚度。
饱含深情的演讲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报告厅座无虚席,同学们报以热烈持久的掌声,这是陈浩直率、果断、正气、充满激情魅力的印证。“带着责任、感情、正气去工作”,“人要实在才自在”,陈浩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青年企业家协会会长的身份让陈浩多层面接触了不少杰出的年轻企业家,也让陈浩看到了踏实、敢为、果断、激情是多么的重要,引用一句话“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想是最合适的。演讲中,陈浩讲了“梨虽无主,我心有主”的历史故事,讲人要有正确的定位、定心、定力,说到底是一个人信念的问题。所谓“风景在远方”,“没有人能代替你走路”,陈浩利用暑假考律师的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明,“信念至关重要,人的潜力无限大,关键在于你做了没有”。坚定的信念与持久的毅力,是陈浩身上的又一闪光点。
演讲结束已经很晚了,本来准备的校友访谈最终没能完成,但陈浩自身的成长经历和精彩的演讲给我们上了一次很好的课。陈浩这次是来调研工作的,他说下次还要带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来海院,我们期待着下次的精彩。
从宁波大学校友名录中,当打开"1985年入学-原浙水院宁波分院-淡水渔业专业","陈浩"两字赫然出现在名录中,当时他的学号是二号。对于这样的校友我们学校和宁波大学都会去争取他们来参加校友会、校庆,可对于他们来说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到底承认谁呢,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最好的结果是他们既承认宁大也承认浙江海洋学院。
下面是引用雨寒于2006-03-21 16:24发表的:
建议楼主投到校报去
其实水院很多毕业生都很优秀,据我了解全省水产渔业系统里好多都是.台州是海洋渔业局里的五个常委两个是我们校友.最近新上任的台州市椒江区区长陈祥荣也是我们的校友.
要不我再去开一个"优秀校友'举报'贴".
下面是引用雨寒于2006-03-21 16:46发表的:
呵呵,我这里有个科长是慈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稽查科科长,是水产学院毕业的
还有一个是慈溪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所所长,是舟山师专毕业的
我嘛就是他们2个的下属而已哈哈
楼主我帮你投稿好了^.^
下面是引用爱的就是锋于2006-03-21 16:50发表的:
那你提拔的机会好大啊,雨寒大哥好好努力!
改天当领导了,不要忘记了我们海院的校友哦!
下面是引用海洋之猩于2006-03-21 19:58发表的:
舟山人犯的唯一的一个错误,就是把浙水院开到宁波去,去了之后想再回来就难了,最后好不容易把浙水院的牌子留在了舟山没有被吞并,可惜元气大伤,精英都归了宁波。
舟山日报创刊五十周年特刊中还有有关此事的特别报道,原文如下:
我为舟山留住大学呼吁
( 2005年05月15日 16:19 )
1993年2月2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的李铁映同志,在舟山日报社群工部提供给光明日报社总编办刊出的一份题为《开发海洋离不开育才“摇篮”,百万干部群众呼吁浙江水产学院留在舟山》的情况反映上批示:“李泽民同志:为什么搬?请你慎处。”2月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李泽民作了批示:“请刘枫同志(时任省委副市记)阅。请省政府办公厅提出处理意见,报铁映同志。”
在中央和省委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省政府办公厅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舟山和宁波,开展了广泛认真细致的调查。1994年9月30日,省委为此专门召开书记办公会议,经研究,确定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与宁波大学联合;浙江水产学院本部及学院牌子留在舟山。同时,省委将这一处理意见报告了李铁映同志。
浙江水产学院是当时我市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大学,1985年该学院在宁波市设立了分院。到1992年6月,已有航海、经管、轮机等系迁往分院,食品工程系也有一半左右搬到宁波。留在舟山的仅有基础课程部、院机关、机械、海洋渔业系及食品工程的半个系。当时留在平阳浦的不少教职员工及学生思想不稳定,要求上级主管部门将学院全部搬到宁波。
舟山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专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留住浙江水产学院问题的具体方案。1992年6月9日,舟山市委向浙江省委呈递了《关于浙江水产学院迁址问题的报告》,报告恳请省委慎重决策,把浙江水产学院继续办在舟山。
当年12月初,我获悉浙江水产学院要迁移宁波的情况后,十分焦急,一面迅速到浙江水产学院找有关领导、师生了解情况,一面深入到渔区采访渔业科技人员和渔民。他们颇有感触地告诉我,由于我市所处的国防前哨特殊地理位置,各类人才历来十分紧缺,水产学院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海岛经济的发展。因此,全国最大的海洋捕捞基地不能没有培养水产科技人员的大学;实现江总书记“开发海洋,振兴舟山”题词的目标离不开育才“摇篮”;科技兴渔更需要浙江水产学院的鼎力相助。
回来后,我连夜撰稿,并在文章末段郑重提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舟山人民恳切盼望浙江水产学院继续在舟山办下去,培养开发海洋专业人才的‘摇篮’不能迁移!”文章先在1992年12月8日的《舟山日报》第52期内部参考刊出,然后分别提供给省和中央主要新闻单位。《浙江日报》内参于1993年第1期刊出,《经济日报》《光明日报》内参相继刊出,并送省委和中央领导参阅。
在浙江省委向李铁映同志报告处理意见以后,时任省委副书记的刘枫、副省长徐志纯还带领省委高校工委、省教委等有关负责人,到舟山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浙江水产学院搬迁到定海及与舟山师专联合办学的有关问题,并形成了省委办公厅《专题会议纪要》。
1998年3月6日,国家教委正式下达了《关于同意浙江水产学院、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浙江海洋学院的通知》的教计[1998]10号文件,我为尽到了一个记者的职责而感到欣慰。
作者:徐博龙
下面是引用雨寒于2006-03-22 15:02发表的:
把楼主的文章发到校报,居然没有理都没有理就删除了,连个回复的说法也没有,真是气死了,以后要是校报发什么通知到论坛来,我看到就删除,真是郁闷的说
下面是引用倒霉中```于2006-03-22 18:59发表的:
现在毕业的呢??...
没以前的的有前途,
史前文明?海院在后退?
还是什么啊?
我都不知道.路过`````
下面是引用风里来的人于2006-03-22 19:13发表的:
总有一种,感觉连岛工程完工,大桥飞架后,舟山的历史将发生改变,不是一般的改变,而是一种,彻底翻身的改变,绝对相信着
下面是引用雨寒于2006-03-22 19:43发表的:
连上岛,最终还是要靠宁波这个出路的,要舟山发展必须解除舟山作为军事重地的战略地位才行,有军队的地方往往是用于国防的,发展起来还比较麻烦的,除非台湾和大陆统一了,这样战略的地位就往东阔移了。
下面是引用tuweiyu于2006-03-24 14:46发表的:
看了楼主的帖子,我专门上了宁大的网站,确有其事,而且他在他们的校友名录中不仅有宁波分院的长辈,还有自58年以来水院培养的所有学子!
下面是引用晓风残月于2006-03-24 19:45发表的:
如果浙江海洋学院能做的向清华北大靠齐,估计我们以后亮相的时候会隆重推出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
下面是引用晓风残月于2006-03-24 19:45发表的:
我是楼主说的那种双重身份,感觉对舟山的水产学院好像没有什么印象,因为舟山的水院领导根本不关心宁波分院,我打个照面的机会都没有过。对现在的海洋学院感情也不是很深,关键是知名度不够啊。
【PS.各位不要拿鸡蛋砸我,我没钱,买不起安全帽咯】。
如果浙江海洋学院能做的向清华北大靠齐,估计我们以后亮相的时候会隆重推出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
这话怎么看都像一个在校学生,那时30来岁的人啊.太假了.越看越假.
下面是引用千岛之恋于2006-03-21 15:00发表的〖原创〗拿什么来挽留你,我的浙水院宁波分院校友:
广泛开展与校友的联系与交流,开发校友资源,有利于集智广益、凝聚力量,促进学校发展。2008年,我校将迎来建校50周年,校友工作任务重大而艰巨。其中由于历史原因我们将与宁波大学展开“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校友争夺战,而在这场战役中无论天时地利我们都处于劣势,在此不得不感慨:拿什么来挽留你,我的浙水院宁波分院校友。
引用第79楼金璇木雕于2008-11-17 21:46发表的“”:
再等五十年,等那个时候,我们再回来参加海院百年的校庆,
那时候我们中间一定会有出色的人物的,让海院在厚重的历史积淀上快速发展,超过宁大!
宁大正式建校也才不过20年,只是因为经费充足、交通便利、依托宁波港和宁波帮的帮助才发展得这么快,试想50年后,舟山大桥通了,海院校友多了,经济还会更发达,海院也势必会超过宁大的!
欢迎光临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http://www.zjoubbs.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