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标题: 看看 CD 的规格吧 让我们多了解点 [打印本页]

作者: SAILING-GT    时间: 2005-12-20 22:40
标题: 看看 CD 的规格吧 让我们多了解点
CD的规格是索尼和飞利浦公司联手制定的。声音讯号采用44.1kHz的频率采样,每个采样点进行16bit量化,然后以LPCM(线性脉冲编码调制)方式编码成数字讯号,数字讯号用模压的办法保存在特制的盘片上,做成CD片。CD片的片基一般用塑料制作,其中一个表面为模压的讯号层,讯号层上有一个个压出来的坑点,这些坑点就代表了0、1两种讯息。讯号层之外再镀上一层极薄的铝膜(也有镀金的),用于读取讯号时加强激光反射。CD片有两种尺寸,最常见的一种直径为12cm,数据容量650MB,大约存储74分钟音乐;另一种称为Mini CD,直径8cm,数据容量大约185MB,能存储20分钟左右的音乐。

CD规格定为16it/44.1kHz有什么根据?为什么不是其他的数字呢?

   先说44.1kHz取样率的来由,这是根据著名的“乃奎斯特取样定理”得出的结果。“乃奎斯特取样定理”说:在模拟讯号数字化的过程中,如果保证取样频率大于模拟讯号最高频率的2倍,就能100%精确地再还原出原始的模拟讯息。音频的最高频率为20kHz,所以取样率至少应该大于40kHz,为了留一点安全系数,再考虑到工程上的习惯,CD标准最终选择了44.1kHz这个数值。

   16bit又怎么来的呢?在量化精度一问的解答中已经说过,量化精度和最终的信噪比有着直接的联系,当初制定标准时,一个主要的出发点就是要获得尽量高的信噪比。飞利浦的工程师倾向于14bit,他们认为14bit已经能获得84dB的信噪比(20log214),比起模拟音源60dB左右的最高值已经有了质的提高。但崇尚规格至上的索尼工程师认为14bit无论如何也不够,坚持16bit的提议,最后索尼的提议获得通过。为什么不用更高的量化精度?比如20bit、24bit?因为更高的量化精度意味着更大的数据量,CD的存储容量已经不够了。
作者: jojo    时间: 2005-12-21 18:35
已阅~~~~
作者: smiler    时间: 2005-12-21 18:51
下面是引用jojo于2005-12-21 18:35发表的:
已阅~~~~

作者: SAILING-GT    时间: 2005-12-21 22:55
0....
作者: jojo    时间: 2005-12-21 22:58
^0^我们已经了解拉!
作者: 撒旦    时间: 2005-12-21 23:11
现在不是有很多都是24bit的吗???
作者: SAILING-GT    时间: 2005-12-22 11:26
太高了一般的机器也读不出来。而且一张光盘的容量也嫌小了~




欢迎光临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http://www.zjo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