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标题:
江苏高校BBS将实行“实名上网”,就此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打印本页]
作者:
千岛之恋
时间:
2005-10-9 16:16
标题:
江苏高校BBS将实行“实名上网”,就此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江苏高校BBS将实行“实名上网”,就此你又是怎么看待的呢?
10月8日《北京青年报》报道: 今后,江苏省高校BBS上将没有化名。记者获悉,江苏校园网电子公告栏(BBS)今后将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
高校BBS是校内网络信息交流的平台,传播着大学生们最新的思想动态。江苏省委近日正式颁发的《江苏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要求,江苏将加强高校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校园网电子公告栏(BBS)要严格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制定江苏省校园网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章,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依法落实各项安全管理措施,严防各种错误观点和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据悉,省教育厅将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逐步建成全省校园网络“绿色防护罩”———高校校园有害信息监控和管理平台,“过滤”删除各种错误观点和有害信息。
估计我们浙江省也即将付诸实施,就此你又怎么看待呢,或是赞成或是反对,还是感觉无所谓呢?如果学校官方论坛开张,你会选择民间论坛还是官方的呢?还有你觉得实名与匿名各有何好与坏呢?请你跟贴。
作者:
水之冰晶
时间:
2005-10-9 16:19
坐沙发....
如果大家都这样,无所谓啊!
作者:
不怕水的鱼
时间:
2005-10-9 16:2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冰冻雨滴
时间:
2005-10-9 16:38
知道对方是谁之后,就不敢直言了
作者:
水之冰晶
时间:
2005-10-9 16:40
偶谁都不认识,所以没关系,别人就不一样了
作者:
模糊视线
时间:
2005-10-9 16:42
找个虚拟的空间发泄一下。。 往往这种情况下 说出来的全都是心里话。。
如果实名了,说话就有点被束缚的感觉。怕说错。 哈哈
作者:
NetKnave
时间:
2005-10-9 16: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NetKnave
时间:
2005-10-9 16: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海洋饼干
时间:
2005-10-9 16:55
坚决反对!
作者:
NetKnave
时间:
2005-10-9 16: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NetKnave
时间:
2005-10-9 16: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荒凉的河岸
时间:
2005-10-9 16:58
我想说的是
FUCK
TMD垃圾教育部
作者:
水之冰晶
时间:
2005-10-9 17:01
大概那样就没人上论坛了.........
作者:
NetKnave
时间:
2005-10-9 17: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独孤浪云
时间:
2005-10-9 17:05
管它,反正我们不是学校的论坛,目前是对全社会开放~
作者:
夏奈尔
时间:
2005-10-9 20:15
换个论坛喽
想当初在
www.zjou.net.cn
上的论坛
也不是因为要实名了
才消亡才有
www.0580hy.com
的吗?
作者:
睁
时间:
2005-10-9 20:19
那么论坛就没什么意思 了
好的水手会少多
作者:
夏奈尔
时间:
2005-10-9 20:20
比方偶~~~
作者:
surecan
时间:
2005-10-9 21:01
反对,坚决反对!
作者:
睁
时间:
2005-10-9 21:04
楼上的 反谁啊
真这样 也没什么
最好把照片也贴上去
作者:
夏奈尔
时间:
2005-10-9 21:07
楼上的头像我很喜欢她
作者:
睁
时间:
2005-10-9 21:09
又来了
你也去弄一个嘛
作者:
你爱我像谁
时间:
2005-10-9 21:10
buhao不好啊
作者:
夏奈尔
时间:
2005-10-9 21:11
下面是引用睁于2005-10-09 21:09发表的:
又来了
你也去弄一个嘛
何为“又”
我以前好象没说过吧?
作者:
睁
时间:
2005-10-9 22:11
下面是引用夏奈尔于2005-10-09 21:11发表的:
何为“又”
我以前好象没说过吧?
别人说过
为此还引出了私下的龌龊与表象的清醇之——之不解之谜
作者:
邂逅月光下
时间:
2005-10-9 22:23
船到桥头自然直!
大不了少说话!不说话~~~~~~~~~~~~
作者:
觉悟的零
时间:
2005-10-10 21:18
楼上的宁波人!~!~~
欢迎光临 碧海潮声大学生网 (http://www.zjoubb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