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的光与影
生活在他方 “生活在别处,生活在彼岸,生活在他方。”兰波的诗,昆德拉的小说,美好的愿望。小时候的我非常的“自大”,有很多说出来让人笑话的“野心”,好像只要渐渐长大,那些胡思乱想就都能实现。可是渐渐长大却发现,那些想法多半实现不了,在这茫茫世界中,一个人真的很渺小。于是逐渐忘记一个个最初的理想,退却到语言的囚笼里,开始用文字禁锢自己。多年未见的朋友老觉得我以前是准备读中文系的,大学肯定读了中文系,可是这一路走来,我一直在偏离中文系,高中是理科,大学是海洋科学。其实我觉得海洋科学和中文系还是有点沾亲带故的关系的,海洋广阔无边,科学宏大辽阔,世间的一切都得用科学的方法去解释,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其实就是三个字的学问——大大滴学问。悲剧就在于,中文系三个字虽然大,但是它还能再细分几个专业,而这海洋科学就已经是我的专业了。我总觉得这应该是一个系的名字,学校是不是搞错了?学校说,没搞错,海科科学就是我们天上地下独一无二的特色专业,人家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等等名牌大学只有海洋物理学、海洋生物学等等,就我们学校有海洋科学。真是让人欲哭无泪。对专业的厌倦,找不到奋斗目标,让我越来越迷恋文字,也许也只能这样发发牢骚。文字就成了我的“别处”,我的“彼岸”,我的“他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他方”,也许这样的地方并不存在,他存在于梦与想象当中。反认故乡是他方 遂昌是座古城。听说电影频道的最新一部电影《班春》就是全景在遂昌拍摄的,短短几分钟的预告片,半圆形的石门,纸糊的窗子,悠悠的琴声,没想到家乡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小楼一夜春雨。仿佛我的前世就是那位在鞍山书院诵读一夜的书生,五百年的情感叠印在镂空的窗格子上,而你正是那个撑着一把油纸伞从我窗前走过的白衣少女。今世我飘到普陀佛前寻找前世五百年的回眸,可是只看到雕刻一致的眼神,我要寻找的那一对眸子,那个和我相似的灵魂到底飘到哪里?既然这里找不到,我只有换个地方继续寻找。漂泊的小船渴望避风的港口,疲惫的旅人渴望看到休息的驿站。一定有风雪中屹立的小木屋,一盆熊熊的炉火,一晚暖暖的羹汤,可以让匆匆的过客休憩。我倦了。奔波了那么久,也许故乡才是真正的“他方”,秀山丽水,我愿为三千年前《诗经》里的痴男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是那边的水,自然是这边的水,那位涉水而来的姑娘,是你吗?真的是你吗?
你在我的照片里,我却在你的镜头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其实是形容两张重叠的照片,一张有你,一张没你,把他们叠在一起,两张都有你了。那个有海风有沙滩的地方有很多这样的照片,你的眸子里藏着深蓝的翡翠,就在我按下快门的一刹那。我手中有很多这样的照片,但是镜头里只有你,当然如果我也在镜头当中,那么拍照的又是谁呢?我的照片,我的文字都是如此,照片局限的地方也就是我的笔局限的地方。但这都是真实的,这就是我的青春。冬夜,寒气侵入每一寸肌肤,我却在这样的夜里翻阅这些旧照片。音响中是张震岳的《再见》,也许很多话我该对着你说,而不是对着你的照片说。但是昔日的你只留在照片里,照片里的你早就不是今天的你。照相机或笔定格的只是当时的一刹那。
煮茶没有忘记一位朋友煮的茶,也想自己煮一煮。想起《红楼梦》刘姥姥那一回妙玉煮茶,好像说什么春天什么时辰收集的露水,冬天什么时候刨的雪花……改天外面一个明月积雪的日子,也出去捧一团雪回来煮煮,看看茶的味道会不会好一些。自己压根不懂茶道,纯粹是恶搞,关于茶的知识也仅限于川端康成的小说《千只鹤》。看来茶不是乱煮的,有些茶适合煮,而有些茶却只能泡。如果既煮不好也泡不好,那就直接开水吧!茶,古琴,知音,高山流水,应该是连在一起的。酒,剑,对手,笑傲江湖,也应该是连在一起。我能不能拥有这两种生活?在这两种生活中是不是都有一个人相知相伴? 得了,人文学院的 其实 我也是理科的 不喜欢我的专业 喜欢文字 但只是随意读读 村上春树的一句话:没有十全十美的文章,正如没有彻头彻尾的绝望. 你应该打破世俗 道德的观念去思索人 性 和死亡 那写的东西就会很多了. 回复 5# Joy.Gu
你的建议非常好!那位这方面思考得最透彻的智者刚刚离开了人世 是得有人继承这种意志不过我依然是只菜鸟 前方的路还是很漫长 感动常在啊 职业规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