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木星大黑斑之谜(图)
<img src="http://image3.club.sohu.com/pic/d6/fc/yuzhou1248862bfad885e8.jpg" border="0" /> 一个多世纪以来,木星中部的大红斑一直被认为是木星上面积最大的特征区域。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报道,从今以后,大红斑恐怕将不再能够独自称雄,因为人们已经在木星北极发现了大黑斑。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鲍博•威斯特在1997年就已经注意到了木星大黑斑。当时,在一张由哈勃空间望远镜拍摄到的木星紫外线照片上,他一眼就瞥见了一块黑云。不过他弄不懂的是,在多年积累的无数照片中,为什么只有一张如此特别?
飞往土星的“卡西尼”给了威斯特这次发现的机会。“卡西尼”于2000年经过木星北极上空。起初,“卡西尼”拍摄到的也只是通常的北极云,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然后,黑斑浮现出来了。在几个星期之内,“卡西尼”的紫外线照相机观测到黑斑在不断地扩大,达到和大红斑一样的大小。它盘旋着,变化着形状,逐渐变暗,直到“卡西尼”远离木星而去,大黑斑也凋谢了。
短暂的大黑斑说明了为什么哈勃空间望远镜只观测到一次。如果“卡西尼”早到或者迟到两个月,也许就什么也看不到了。这次“卡西尼”获得了整整11个星期的观测资料,从中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威斯特说:“大黑斑与大红斑实际上完全不一样。大红斑的根基很深,是一个高压暴系统。其根源远在表面云顶之下的对流层。而大黑斑看起来则很浅,只限于发生在上面的同温层。”威斯特认为,大黑斑可能只是木星北极光的一种副产品。
木星的北极光和地球的北极光原理一样,当来自太阳的电子或离子雨落到极区的时候,就会使被它们击中的大气发出辉光。只是木星的北极光强度要比地球上的强千百倍。而且,在地球上,极光常常是由太阳风粒子激发的。太阳风当然也可以在木星激发极光,但其实木星本身就会使北极光非常活跃。
在“卡西尼”拍摄到的彩色图中,木星只是中央的小黑点。在太阳系中,木星磁层可算得上最大,甚至比太阳本身还要大。木星的磁场容纳了大量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多来自火山爆发。木星的大卫星木卫一上面就有很多活火山。火山喷发的热气体中有很多电离子的硫和氧,它们充斥了木星的磁层。当木星本身和它的磁场以11小时的周期自转的时候,就会使这些带电粒子向极区加速。因此木星上的极光总是活跃的。
那么,现在的大黑斑又是怎么回事呢?威斯特认为,撞击木星大气的高能带电粒子不仅会激发极光,还会击碎大气中的甲烷。木星上的甲烷比地球上要多得多。碎裂了的甲烷会与大气中的氢结合而形成乙炔。乙炔又会与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分子结合,产生更复杂的分子。最后,这些分子会浓聚成黑色的小滴。大黑斑也就是由这些漂浮在同温层顶上的、富含碳和氢的黑色小滴形成的薄雾。这样一层薄雾在紫外线照片中会变得明显,因为碳和氢的黑色小滴会强烈地吸收紫外线辐射。然而在可见光段。用我们的肉眼却看不到大黑斑。
这样的解释似乎还算圆满。但是为什么在2000年底,当“卡西尼”飞越木星上空的时候,看到了增强的大黑斑,却没有同时观测到强的北极光活动呢?这依然是一个谜。
不过,木星上的大黑斑依旧可以告诉我们更多关于我们地球上的东西。黑斑是由极区气旋——绕木星北极旋转的喷流——俘获的。旋涡中快速运动的风就像一堵坚实的气体墙,挡住了黑斑,使它保持在高纬度。在我们地球的极区事实上也环绕着类似的旋涡。地球的北极涡流多多少少被北极地区崎岖不平的陆地搞乱了。但是在南极的涡流就发展得比较好。它在限制南极的臭氧空洞方面看来起到了关键作用,这就像木星上北极涡流限制了大黑斑一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