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出在羊身上,知道我们的学生为什么读不起书了
中国大学校门http://pics.skyhits.com/EdPic/ttuppics/2006/10/13/200610131731578249.jpg
见到莲花街的大门,我们会感叹它的大,据说是花了800万,心里为之一颤,800万,盖个门?呵呵,有钱没处花了。可是偶尔的一个机会看到聊城大学的校门,我才知道什么叫大,据说是花了8000万,华东第一大门,也是网上公认高校最大的大门,造价最高的大门。
http://pics.skyhits.com/EdPic/ttuppics/2006/10/13/200610131732324416.jpg
南昌大学校门2-3000万'
http://pics.skyhits.com/EdPic/ttuppics/2006/10/13/200610131733032013.jpg
合肥工业大学校门500万
http://pics.skyhits.com/EdPic/ttuppics/2006/10/13/200610131733785006.jpg
浙江大学校门200万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的校门:原来的校门是个普通甚至有点土的水泥贴面的校门,在一百周年校庆前耗资两百万(校友捐款)用花岗岩贴面,校名用花岗岩直接向外刻出(所谓的阳刻),而校训四个字用阴刻,每个字花了20万)
http://pics.skyhits.com/EdPic/ttuppics/2006/10/13/200610131734581386.jpg
对比一下:哈佛大学的校门,是老校门
哈佛大学的门面 到波士顿的第一个念头便是去看哈佛大学。车子在一条窄小的鹅卵石路上停下来,两边是一些旧房子和低矮的门面,车子停靠的位置,临着一扇极普通的铁栅门,门两边的红砖垛已经灰黑,里边是一间在国内常见的简易房。我以为车子出了故障,却听说:“到了。”也就是哈佛大学到了。那扇门里就是,陪同说,我们现在去正门,一会从这里出来。 原来这是偏门。即便如此,也足让我惊讶:毕竟让世界各国的求知者那么向往的哈佛大学啊。这样的偏门,好像还不如我所在的那个无足轻重的社团多年没有维修的偏门呢。可是拐个弯,到了正门,我的感觉更不止是惊讶,完全就是疑惑了。以为陪同是敷衍塞责,把我们带到了另一扇偏门。结果人家倒很惊讶,反问:这就是正门呀,怎么会不是呢? 依旧是已经灰黑的红砖垛。依旧是黑色的铁栅门。只是比先前的那个偏门稍宽,红砖垛上嵌了刻着校名的石头。进门便是穿过楼群的林荫道,远远的尽头,是那座约翰·哈佛的著名雕塑。我不能不相信,这就是哈佛大学的大门。 我的惊讶和疑惑,源于我对国内大学校门的见闻。我有一次因为偶然的机会路过一所省级大学的新校区,被其孤零零地突兀屹立于一片广阔旷野上的校门抓住了视线。同行的人中有个知情的介绍说,该校为建新校区,一口气贷款二十个亿。规划尚未全部完成,但这座宏伟堂皇、傲然雄视、耗资千余万的校门,及其所表现出的主事者的手笔与气魄,已令无数观者咋舌惊叹。 这些年来,国内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其中包括那所大学的负责人,参观过哈佛大学的,肯定不在少数。他们应该都知道当了20年哈佛校长的科南特说的“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一代人的质量”;知道“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以真理为友”的哈佛校训;知道哈佛大学在上世纪最后十年平均每年得到十亿美元的社会捐赠,却只是一味致力于世界第一流学府的学术发展而没有重建校门。 哀哉哀哉。。。。。 真是差距啊!!!! 各个方面都有差距
不止是校门 真是悲哀啊 我现在呆的学校连校门都没有。。。。
象征的是大学要和社会结合,而不是分离。。。 我觉得校门只要有学校的特色就行了,不要一味的气派!
页:
[1]